起點



在 2023 年夏天之前,我和大多數人一樣,幾乎沒有關注過「全息(holography)」這個領域。 印象中,兒時所見的幾些「全息圖」品質都不怎麼樣(搞不好其實是廉價的「透鏡板(lenticular)」), 所以一直沒有多想。

一切在 2023 年 6 月改變了。那時,我的朋友 Sydney Koke 正好拜訪台灣,途中她要去韓國參加一場全息會議。由於那時台灣的天氣熱到要命, 我實在不知帶她去哪裡玩才好。幸運的是,她自上次見面以來迷上了全息,這次來台灣就順帶準備在我公寓裡做類比全息(analog holography)。

Sydney 給了我一張採購清單,包括低功率的綠光雷射、感光乳劑底片、黑絲絨布、一堆小相框等等。 我家裡並沒有暗房,於是我們就乾脆在夜裡做。最成功的一張,是利用我先前 3D 列印的一個模型來製作的全息,如下影片所示:



Sydney 的熱情極具感染力,以至於我也一同跑去那場全息研討會(ISDH 2023)。會中我看到的各種全息作品都令我大開眼界,而且更令我震撼的是, 原來還有「數位全息(digital holography)」可以把存在於電腦裡的虛擬物體做成全息。 我立刻想到,這對那些不易進行 3D 列印的數學造型,或許是極佳的藝術載體——於是我就徹底入坑了。